水下造粒机早起源于国外,也正因为如此,目前国外拥有的水下切粒机机械制造水平要远远高于国内水平,虽然我国水下切粒机机械制造的技术进步十分迅猛, 但相较于国外的先进技术来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国内水下切粒机行业与国外相比存在的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备更新观念存在差距
与我国水下塑胶造粒机企业动辄花费数十万、上百万外汇购进国外先进设备相比,国外企业的自身装备更新并非总是花钱买新装备,而是在条件许可时不断地对老旧设备进行改造,其改造内容主要是控制系统。他们将老旧设备的控制系统和关键部件不断更新,直至目前的全闭环数字控制。这样,不仅提高了企业现有设备的加工精度和水平,而且花费的成本较低。
二、发展理念及模式上存在差距
粟东平说:“我国水下塑胶造粒机行业初是从模仿起步,然后再根据塑料市场的需求确定生产什么样的机型。这种被动决策较为适用于行业弱小、高质量人才匮乏、短缺经济时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我国塑料机械行业已经初具规模,拥有了一定的实力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同时各个行业都在使用塑料机械,原有以塑料厂为主的塑料加工行业已不能再代表塑料机械的买方市场,因此,就不能再去照搬以往的模式,而需要在以买方市场为特征的前提下思考问题。”
据粟东平介绍,按照国际流行的模式,先进的水下塑胶造粒机厂商触角,早已深入到了直接消费市场。他们不断研究、寻找和发现消费市场的需求(包括民用及工业消费),自行开发新型的塑料制品,然后为此而设计机器、安排工艺配方,直至为设备的使用者提供一套包括加工装备在内、能成功地制成一种新型产品的交钥匙工程。
这种方式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消模式,而是一种主动引导市场消费的积模式。要达到这一步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管理人才;需要大量跨学科、跨行业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需要有效的、广泛的、跨行业的社会信息流通体系。
三、竞争力存在差距
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对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从销售额、投资回报率、研究开发投入及生产规模和能力四个表现企业竞争力的参数来看,我国水下塑胶造粒机企业的整体水平明显低于国际同行。
在设备产品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意大利相比,中国水下塑胶造粒机产品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附加值低、品种少、能耗高、控制水平低、性能不稳定等方面。
四、设计理念上存在差距
目前,国外水下塑胶造粒机流行的设计是以所要加工制品的需求为原则,让用户在市场中取胜为理念,为设备的使用者设计制造专用设备。由此而涌现出大量新技术,如三维回路技术,双泡管膜法,金属塑料加工技术,混炼与注射结合技术,同向双螺杆直接挤出技术,熔体泵以及热流道技术,气辅、水辅注射技术等,并因而引出了所谓“模块化”的设计方法。粟东平指出,当前我国塑料机械的大部分企业,还在沿用传统的标准机型加改进的套路,试图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缺少灵活应变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效益、节能方面存在差距
高速、高效、节能一直是近年来国际水下塑胶造粒机发展的主旋律。而在这方面,我国大多数水下塑胶造粒机存在能耗大,多为国外同类型机的2倍,速度一般为国外设备的一半;产品开发周期约为国外的3倍,产品寿命却比国外低一半。粟东平以高效节能注塑机为例,指出国产机的能耗是国外高效全电动注塑机的2~4倍。高生产效率挤出技术、高速高效的塑化系统研制以及节能、高效、响应速度快的双轴伺服控制系统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